悟空观点

悟空观点丨科创板、创业板,现在轮到“香港板”了

发布日期:2021-01-29阅读数量:763

  我们可以把港股里的中国公司看做人民币资产的一个板块,就统称“香港板”吧。


  庚子年一场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极度加剧了全球生产供应链的断裂,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陷于寒冬、复苏遥遥无期,投资资金无处可去反而涌入股市,美股迭创新高。


  中国地产时代终结,房住不炒国策约束下资金涌入资本市场,“股舞人心”的资本大时代下,无限量化宽松的低利率环境,资产价格水位都出现暴涨。


  首先走出疫情、恢复生产生活的中国,保持全球唯一的经济正增长,GDP首超100万亿,贸易增速保持增长,人民币资产收到全球资金青睐,一场全面的价值重估资金洪流,沿着中概股、科创板、创业板的方向,在GDII额度大幅扩容GFIII取消额度、注册制、港股通的制度约束轨道中,有序、持续、大举地流入A股港股资本市场。


  今年来港股领涨全球,重要原因在于南下资金激增。


  根据海通证券统计全球主要股市2021年以来的表现,港股明显领涨其他市场。


  截至21/01/22,恒生指数涨幅达8.1%,同期沪深300为6.9%、美国标普500为2.3%、日经225为4.3%、英国富时100为3.6%、德国DAX为1.1%、法国CAC40为0.1%。


  截至2021/1/22,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1.96万亿港元,当前持股市值已经涨至2.58万亿港元,占全部港股总市值的3.2%。


  今年以来南下资金净流入港股2312亿港元,南下资金交易额占全部港股的17%。


  从行业结构看,南下资金累计存量中持仓额最多的行业分别是资讯科技、金融和可选消费,占比分别达29.0%、26.0%、12.7%,1月以来增持最多的行业分别是资讯科技业和电讯业;


  从个股看,在南下资金累计存量中持仓最多的前十大重仓股持仓总市值占比达45%,1月以来增持最多的个股分别是腾讯控股、中国移动和中国海洋石油。


  股权大时代背景下,2019年1月A股筑底,在2020年3月得到确认后走出了两年多的指数牛市。


  去年3月疫情下全球流动性泛滥,7月A股疯牛,随后监管打压、中美冲突高峰期特征和货币政策边际转向陆续压制市场近五个月,国庆长假后内外部风险边际缓解,但易纲货币政策总闸门提法引起关注,近期川普政府下台前最后针对中国出手遏制但边际影响趋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不急转弯,春季躁动逻辑下的增量资金流入行情正在上演中。


  但是,另一方面对头部机构抱团的争议分歧也在快速放大,交易量能和结构变化表明A股场内畏高情绪和场外增量资金流入并存,市场分歧较大,21年开年后放量突破。北上和南下资金流速流量都显示历史力度。


  当前核心利多


  流动性充裕,钱多。


  全球和国内宏观环境中期依旧有利权益资产,资本市场高定位持续得到验证(改革措施陆续出台),A股市场存在比较持续的中期增量资金流入(内外资),20年公募基金新发行规模创新高,年末各渠道开门红陆续启动使得新基金发行爆款基金快速增加,新基金待建仓规模抬升,基金抱团南下趋势明显;北上从20年11月以来的买入也是历史级别。


  经济基本面复苏


  全球经济处于修复阶段,民主党横扫美参众两院和疫苗进入接种阶段使得经济复苏趋势更加明确,而中国身位领先,目前全球宽松的流动性环境+经济复苏组合对风险资产有支撑,至少结构性机会依旧会较多。


  地缘政治失控风险弱化


  建制派拜登当选,叠加华为被允许部分供货及美国法院否决川普政府禁止Tik Tok等事件,中美无底线竞争的悲观预期有望得到修正。中国加入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签署的后续反应增加中国资本市场信心。


  风险因素观察:


  1)全球经济复苏预期不断强化,十年期美债利率近期突破1%,美联储也开始提及缩减QE,全球流动性拐点需要密切观察何时出现。



  2)传言消费类基金发行受阻,密切关注监管层对增量资金进场速度的态度,参考历史经验,监管大概率会出手降温市场情绪。要慢牛不要疯牛。



  3)去年末经济工作会议上定调“不急转弯”,但转弯预期进入管理层视野。



  4)结构性高估值+机构抱团;IPO和再融资持续高位;科创板解禁后显著压制情绪;减持增加,尤其是近几年持续维持高位的IPO和定增。



  5)市场预期拜登对华策略也会强硬,中美关系缓和的空间可能有限。



  6)欧美疫情面临秋冬季挑战,欧洲不少国家限制措施升级,国内点状疫情也不断,对经济形成一定的冲击,但是疫苗已进入接种阶段,伦敦变异毒株的影响需要跟踪。



  短期看港股,香港经过受19年暴力事件和20年新冠疫情影响,港股直到20年9月仍然低迷,目前的AH股比价,A股股价普遍还要比港股高出50%以上,可以观察到近四个月的大涨的推动资金主要来源于QDII和港股通的内地资金南下。


  据测算现在港股总市值,有近80%来自内地公司。从根本上讲,港股虽然是个离岸市场,但是交易标的主要是中国公司。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制度的阻隔,港股的资金主要来自海外机构,成为全球资金配置中国资产的份额选择,造成了港股的边缘角色客观存在。估值长期低于A股,日交易量不到1000亿,这也是所谓“中国公司定价权在外资手上”的舆论焦点由来。


  QFII制度和港股通的制度创新打通了港股和A股的资金通道,充沛的中国市场资金、优秀的基金机构管理人达成共识、相对低估的价值洼地在优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资金洪流向着助力最小的地方涌去就顺理成章了。


  随着中国最具活力的互联网新经济企业在港股上市,部分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为了回避民粹政治风险,回归港股,互联网科技行业龙头公司齐聚港股市场,给了我们分享信息时代红利的新平台新机会。港股某种意义上跟A股科创板、创业板有共同引领科技创新的趋势。


  但是作为一个独特的市场,港股也有一些不同于A股的风险因素。但港股目前的估值和自己历史比并不便宜,原因是港股估值两极分化严重,成长科技很贵,传统周期很便宜。


  2020年恒生指数了下跌3.4%,但恒生科技指数2020年上涨了80%(PE 48倍),恒生地产指数下跌了近20%(PE 13倍)、恒生能源指数下跌了超30%(PE 14倍)。


  港股市场受海外流动性的影响仍然大于国内流动性南下,“定价权”之争才刚刚开始,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机会窗口,也要警惕海外流动性收缩的风险。